电话:
63585010     6358231
13601322658

联系人:祝冰龙、 廖微华  13601386739

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街道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大厦)1918室

业内新闻
某些建材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关注:992 发布时间:2011-08-16 作者: 来源:
    
某些建材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吴双喜
计量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个企业的计量检测能力对其产品质量、生产过程控制、环境监测和安全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建立和运行测量管理体系,就是要通过一个目前已被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并采用的,在测量管理方面最系统、最科学、最有效的管理方法,规范企业的计量管理。以期提高其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的检测能力。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就是一个以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为出发点,它要求通过建立测量管理组织机构、策划和实施测量过程、对测量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对测量过程进行监视和对不合格测量进行纠正等一系列过程控制方法,以实现控制和管理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测量结果而给企业带来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从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先后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些企业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的计量管理工作中,体系建立前与建立后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计量管理组织机构。在《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中,要求实施者必须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组织管理机构,确定计量职能。而有些企业虽从名义上建立了测量管理组织机构,也制定了相应的职责。但实际运行时,测量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归属个别部门和个别人员身上。没有体现出“全员参与”的管理原则。由于管理权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自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计量职能部门专业计量管理人员水平有限。计量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行政管理和技术保障是计量工作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知识、组织和沟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计量专业技术水平,对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产品质量控制要求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有些企业的专业计量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计量专业技术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又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配合,因此,计量工作也只能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自然很难发生质的转变。
3、对测量设备的管理不到位。测量设备是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管理对象。我们认为,企业要想有效的控制不正确的测量结果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对测量设备、仪器仪表的科学和有效的管理上。否则,有效的控制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但从有些企业的情况看,其对测量设备的管理并不理想。没有实现对测量设备的分级管理。违背了测量标准中要求的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与企业承担的最终产品质量风险相匹配的原则。主要表现在:
1)对企业非强制检定测量设备、仪器仪表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某水泥企业其各种测量设备、仪器仪表的数量在数千件以上。而按照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列入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却不足总量的4%。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能够按时完成对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进行周期检定外,对其他占总量90%以上的测量设备则疏于管理,或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测量设备、仪表统计台账,更没有相应的检定、校准计划。形成了对这些测量设备和仪器仪表“一装了之”,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无法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但这部分测量设备、仪器仪表又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指导生产、监控工艺、检测成品、保证产品质量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它也是企业领导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如对该企业的原料配料皮带秤进行抽查校准时,其相对误差已达到20%以上,某些水泥磨出人口负压仪表的测量相对误差也达到15—20%。如此之大的测量误差,不仅会误导操作人员的操作,造成水泥生产工艺的混乱,对产品质量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对经检定、校准后的测量设备缺少验证。在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中,要求对测量进行计量确认。而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两部份。所谓验证是一个将校准后获得的测量设备、仪器仪表的计量特性与相应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进行比较,以验证是否满足特定的计量要求的过程。而有些企业则忽略了测量设备的验证过程,将经检定、校准后的测量设备直接投入使用,使计量确认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3)缺少对测量过程计量要求的导出。根据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每一个测量过程都应该有一个计量要求的导出过程。并对该测量过程进行必要的设计、实施、监视和验证,并对每一个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以提供证据证明符合某个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而某些企业则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程序。提供不出计量要求导出的过程材料,甚至不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以致无法验证其测量过程的有效性。
4)测量设备的流转没有实现控制。在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测量设备”管理中,要求制定程序,对测量设备的采购、接收、搬运、发放和撤出等过程进行控制。对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记录和定期评价。而在某些企业中,使用单位不经计量职能部门审批,私自采购和使用测量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没有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外部供方进行合格评审。造成了企业无法从源头上控制错误测量结果的输入。
5)对测量过程的监视、不合格的控制不力。采取适合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和分析,实现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对测量管理体系对实施组织的基本要求。是确保体系有效运行重要手段。而某些企业由于对干部职工培训力度不够,既不掌握体系标准的要求,也不掌握所使用的测量设备、仪表的工作原理,不能及时判断合格与不合格的差别表现。也就谈不上不合格的发现和处置。造成不合格测量结果的传输。给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影响。没有体现出计量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所应该发挥出的作用。有的企业在内部审核中,搞形式、走过场。基本丧失了内部审核应有的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功能。
4、企业内部缺乏沟通和配合。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建立的宗旨是要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也就是要把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并满足他的要求。在企业中就体现在内部不同专业、不同人员相互沟通和配合上。如生产工艺控制、设备管理、产品质量检测人员以及原材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人员等,往往就与企业的计量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和配合。由于不了解顾客的测量要求,也就谈不上满足他们的计量要求。
根据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要求和某些成功企业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经验,我们认为,针对以上某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予以完善:
1、加强计量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重要作用的宣传力度。让企业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能够理解和支持计量工作。特别是领导干部,更需要加强学习,重视和支持计量工作。确保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2、建立起一个运行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计量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因其涉及面广、涉及专业多,只靠一个部门和几个人的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实现计量管理的“全员参与”性十分重要。因此,企业应将与测量管理有关的单位和人员全部纳入到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范围,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还可以配合出台“计量人员管理考核办法“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最大限度的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企业应彻底摸清在用测量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并按其在生产中所发挥作用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分类和管理。分别制定出相应的溯源和确认方法。对非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也应分别制定出确认计划、确认间隔和确认规范,自行开展校准和比对工作等。真正体现出计量校准工作贴近于生产,为生产服务的特点。
4、做好测量管理体系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企业更多的人掌握计量管理理论,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