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63585010     6358231
13601322658

联系人:祝冰龙、 廖微华  13601386739

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街道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大厦)1918室

业内新闻
2013年度中启计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
关注:1637 发布时间:2013-10-22 作者: 来源:
    

启计量体系认证中

                                      

2013年度中启计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

工作报

    

    2013年度中启计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工作会议是我中心每年都召开的例会。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2013年度(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中启计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的工作,传达2013年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讨论如何创新发展,推动我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次参加会议的代表共计 55  人,其中参加会议的分支机构有21  个(目前分支机构总数有23个),以及参加会议相关单位 5  个(相关单位总数有9个)。这次参加会议的代表中有些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因所在单位轮岗更换人员,第一次参加我们的年会。

    一、总结2013年度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1.颁发认证证书的数量

2013年度(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共获得测量管理体系AAA证书企业186家,AA证书企业175家,A证书企业178家。与2012年度相比,AAA证书企业减少21家,AA证书企业减少7家,A证书企业减少106家。本年度颁发AAA证书数量排在前三名的单位有:中启(浙江)、江苏和广东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累计颁发证书3644(其中:AAA证书1438张,AA证书1186张,A 证书1020张)。当前有效证书  2389张(其中:AAA证书903张,AA证书651张,A 证书835张)。

2.年度监督数量

    2013年度共颁发测量管理体系年度监督AAA证书496张,AA证书268张,A证书424张。年度监督基本走上正轨。

3.审核员培训数量

    2013年度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共举办外审员培训班5期。培训外审员303名。经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正式批准的有效确认审核员有706名。目前还有—些正在核准待报。

2013年度各分支机构共培训内审员761人次;总部委托培训内审员193人次(含能源计量)。共培训内审员954人次。

    4.认证质量

2013年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积极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坚持规范运作,诚实守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发展,遵守法律法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一直保持了高水平的认证质量通过认证推动企业基本掌握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开展了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学会了控制图、测量系统分析等统计技术;加强能源计量的管理等。由于测量管理体系保持了高水平的认证质量,证企业普遍认为,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2013年度我中心接受认监委的考核情况   

    1、认证机构年度报告审查

根据《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认监委每年都要对认证机构上—年度工作报告实行审查制度。在我中心总部及各分支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已于2013年2月底之前将2012年度工作报告报送国家认监委。内容包括总部及各分支机构的认证活动的情况、业务开展状况、业务研发的情况、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人员状况、质量分析业务收益情况纳税情况资产状况等。现经认监委对我中心年度报告审查合格,并对我中心及其22个分支机构批准书加盖了年检印章。 

    2、对认证机构开展效果评估  

根据2012年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部署,国家认监委第一批自愿性认证机构开展效果评估的名单中包括对我中心进行评估评价。评估的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对认证项目实施效果做出评价;二是对认证机构的规范性管理做出评价。我中心已向国家认监委递交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情况的报告》。2013年上半年,通过评估,对加强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起到了促进作用,基本达到了提高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效果和规范性管理的目的。 

3.认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

2012年5月11日,国家认监委下发国认可〔2012〕43号《关于组织开展认证工作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认证机构组织开展认证工作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我中心根据国家认监委的要求2012年11底前已将排查整治工作总结报认监委

4.关于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

    2012年6月21日,国家认监委下发国认可〔2012〕52号《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国家认监委就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因为此项工作在2013年以前属于自愿性要求,所以我中心目前还没有开展此项工作。按照国家认监委的统一布署,从2014年开始,认证机构都必须开展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我中心也要作好此项工作的准备。 

    5.认证证书数据上报系统的升级

国家认监委自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启用“认证机构自愿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据上报系统”的升级。为贯彻执行认监委有关要求,我中心于2013年度已经由各分支机构按升级后的数据系统直接进行了上报,今后还将继续完善此项工作。

6.认证批准书到期换证工作

我中心及其分支机构的认证批准书于2013年10月31到期,按认监委要求必须提前三个月即2013年7月31日以前将所有换证证明材料报送认监委。我中心很早就向分支机构布署了此项工作。但由于—些分支机构对报送材料不太重视,换证材料不合要求,影响了全部换证材料的报送时间。故延期至开会议前才报出。认监委对延期报送材料的行为经常通报批评,甚至取消认证资格,我中心以前曾被通报批评过几次。也希望各分支机构今后按时,甚至提前报送材料,留出修改时间。

    三、传达2013年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

2013年7月16日17日,国家认监委在贵阳召开了“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现将会议精神传达如下:

1.关于当前认证事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1)认证事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经批准及备案的认证机构共有175家(其中内资机构136家、外资机构38家)、分支机构327家、办事处541家;认证从业人员49203人,其中有效注册人员为27242人。截止至2013年6月,认证有效证书达到111.3万张。其中:管理体系证书总数为51.57万张;产品认证证书总数58.2万张;服务认证证书总数430张。根据各机构的年报,2012年度认证业务营业收入88.5亿元,纳税7.97亿元。据认监委研究所组织的测算,认证认可对国家GDP的贡献率接近0.9%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的认证机构、从业人员和证书等在数量上居全球领先,这些成就显示了我国认证事业发展的势头。

    2)认证已成为国家倚重的管理手段。在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中,把认证认可与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列为“质量发展基础”。国家18部法律和17部行政法规,将“认证认可”列为管理手段和调节工具。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及29件国家专项“十二五”规划,将认证认可工作列入其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012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认证认可定位为“高技术服务业”中的“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兴服务产业”,“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由提供单一类型合格评定服务向复合型合格评定服务延伸,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推动检验检测认证在内的“高技术服务业做大做强,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重要增长点”。这些表明,中央政府对认证认可事业的支持力度很大,这是认证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

3)国务院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给认证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改革任务。这些年来认证认可界共同打造的“认证”第三方评价手段被广泛重视,认证认可如能抓住机遇,就能成就伟业;认证认可具有促使企业 “自动调节”、“内生动力”的功能;认证认可界要树立这样的信心和决心,继续齐心协力打造新时期的“中国认证升级版”。同时,认证认可也成为这次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一个关注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提出要“整合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另外,在国家认监委职能转变方案中已把对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的审批权取消了。  

2.认证工作必须创新发展

认证工作创新发展应当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抓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紧迫就解决什么问题。 

1)关于解决认证有效性不高的老问题。导致认证有效性不高的原因有哪些?从认证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看,以ISO9000管理体系标准中的用语,通常把获证组织称其为“顾客”,加之认证机构又是通过认证收费来维持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给人一种商业化的感觉。就出现认证的信任危机。如果“公正、公信”这一认证价值理念的“天平”偏向于以营利为宗旨,忽视了认证的核心价值,认证的公益性也就将荡然无存了。从认证活动的关系人来看,“认证”不仅仅是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之间的“一对一”关系,“认证”还是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消费者、政府、社会的“一对多”的关系。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咨询、认证一条龙”问题一直以来是认证规则不允许的,谁来为申请认证企业“量身定制”体系文件呢?往往是咨询机构或咨询业的“个体户”,一个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模本复制出了无数个不同企业的体系文件,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体系文件”都很全面,加上认证审核人员审核时关注的是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并不去关注实际运行的“有效性”,不讲诚信、假冒伪劣难以避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次会议将结合已经于2012年取消了的“认证咨询”、“认证培训”两项行政审批事项,对认证咨询培训如何进行“事中或事后监管”问题与大家商讨,听取机构的意见建议。这次会议上,认可监管部的同志要与大家一起商讨修改认证咨询、培训两个管理办法。 

2)关于机构参与认证制度创新问题。这次会议上要与大家商讨认证制度创新问题我国有效认证证书总数达到了111万张,但体系、产品、服务三类证书发放总数不均衡:一是服务认证证书仅有430张,占证书总数的0.39‰,这一状况与国家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二是在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方面,节能认证证书20000张(只占证书总数的 0.02%),节水认证证书1800张(只占证书总数的 0.16‰),可再生能源认证证书2500张(只占证书总数的 0.22‰);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第一是中国认证认可最初走的是“引进模仿”之路,二十多年来很少讲创新、提创新,没有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也不强;第二,从认监委来讲,对新兴认证项目采取的是比较“谨慎”的态度。但联系到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形势,服务认证和自愿性产品认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加快新领域认证认可创新也是今后认证认可制度发展的方向。

3)关于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问题。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目前是管理体系、产品、服务三大认证中份额最大的,“9000认证”的社会知名度也是最高的,但也是被质疑最多的认证制度。弄虚作假现象较为普遍,现场审核走过场,后续监管走过场。或是用“文审”替代现场审核。一些认证人员为了完成任务指标,不管什么样管理水平的企业,只要申请、给钱和体系文件编写的“过得去”,就给谁认证。所以,本次会议上认可监管部拿出一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草案,听取大家的意见。

    4)关于认证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专业人才断档问题。这也是影响认证质量的一个因素。认证认可是人才密集型行业。过去进入认证行业的人员大都来自于有生产工作一线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但近些年来,由于主要依据培训考试成绩、审核经历以及“专职”要求作为准入条件,造成了机构中多数认证人员的实践专业经验不足,有的差距还相当大;专职认证人员中,有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数量偏少。另一方面,社会上有一大批有志于从事认证并有专业有经验的人士,希望加入进认证队伍中来贡献力量。如何吸引有能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认证人员队伍是当前急需研讨的问题。这些涉及认证能力和管理等基础性问题不解决,也将会影响到认证认可这个高技术的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3.今年推动认证发展的重点工作

结合本次会议主题,强调认证机构管理方面的几个重点工作,同时也是想以此提醒机构的同志给予高度重视。

    1)关于强化安全和风险管控问题。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针对“保安全”,提出了“五个强化”要求,即强化风险管理、强化重点监管、强化监管创新、强化社会监督、强化打击惩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保安全的要求,既是对质检工作提出的、也是对认证认可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对认证机构提出的要求。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方企业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如山西某地化工厂的泄漏事故,吉林某地禽类屠宰企业的火灾事故)。既让人很揪心;又让人很担心,因为事故单位都是获证企业,尽管没有发现不规范认证的情况,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借此机会提醒两点:—是从事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业务的机构,要对照国办通知要求,加强对检查范围的获证企业进行后续跟踪及复评审,是否在有效运行。通过检查发现未有效运行的要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督促企业改正,或者暂停、撤销认证证书。二是,今年认监委组织地方两局开展的管理体系认证网格化监督检查,方案包括了环保、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及其“场所”和“体系文件”中的内容要求,网格化监督检查方案的检查表在认监委网站向机构及社会做了告示,希望引起机构的关注,主动开展自我检查。 

    2)关于推动制度创新,建立新的认证制度问题。今年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上,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提出“完善制度,凸显作用”新的要求。完善制度,既包括积极推出新的认证项目,也包括制定鼓励研制新领域认证项目。上半年,认监委会同有关部委相继发布了有关低碳产品认证规范、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阶段转为正式认证、推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

3)关于完善认证机构管理制度体系问题。面对大好的认证服务业发展机遇,我们希望机构的同志更加注重机构自身基础能力建设,维护认证的核心价值,提升认证的增值效益。第一,各机构要积极构建履行社会责任的组织治理机制。2012年底共有67个认证机构(占机构总数38.7%)随年度工作报告,提交了2012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报告。2014年起所有认证机构应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认监委要设立面向社会的认证机构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平台,公布认证机构的社会责任报告。请机构一定要重视提交和公开社会责任报告。第二、加强业务规范制度建设。机构运行的规范性目前或多或少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上面提到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加强市场监管进而引导机构的规范管理仍是必要的。在这方面,认可监管部要不断完善各项认证规则,为机构按规则规范自身的行为提供指引和构建环境,除了前面提到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认可监管部还将修改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则,还要制定认证监管工作规范,规范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认证行政监管行为,保障既严格监管又促进发展。第三,加强宣传、国际合作和信息化建设。认证认可离不开信息化,是伴随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认证认可信息化建设还明显跟不上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需要,希望机构的同志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工作。

    四、我中心今后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结合“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对认证机构的要求,现提出我中心今后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1.继续加大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企业的审核力度 

今年国务院加大了对“保安全”的严格要求。安全问题也涉及到认证认可和认证机构的工作,也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同样,与我们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也有关系。我们再次强调:凡经我们发证的企业,不要出现由于测量失准或没有安装测量设备而造成企业安全事故的现象。应进一步加大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如煤炭、石油、化工等企业的瓦斯计、液位计、报警仪等的审核力度,对飞机、汽车、机车生产企业要加大关键部件加工质量检验的抽查数量,对食品生产企业应增加食品有害成份检验的抽查数量等。

2.推动认证制度创新,开拓新的认证项目。

为了配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2012年度我中心对重点耗能企业都基本开展了国家标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审核。今后,对年耗能5千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第132号令《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把JJF1356-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及其国家标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纳入审核准则。

另外,今年国家认监委将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由试点阶段转为正式认证,认监委希望有条件的认证机构申请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在这次“全国认证机构管理工作会议”上也介绍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的经验。从介绍单位的经验来看,他们认为要想使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有实效性,必须加强能源计量测试工作,否则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还会走作表明文章的老路。根据这些试点经验来看,我们认为:我中心如果申请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最有优势。但是从国家认监委关于申请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来看,申请程序和办理手续十分繁索,我们很难满足要求。希望大家对我中心是否申请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发表意见。

3.进一步完善我中心规范化管理的问题。

    我中心总部及其支机构要进一步完善认证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认证规则。国家认监委和地方技术监督部门近两年加大了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凡违反规定将被取消认证资格。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定要引起分支机构的足够重视:

1)没有认证资格的单位不能违规认证。今后没有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的单位或已被取消分支机构资格的单位,一律不能再以分支机构名义开展工作,这些地区和行业的认证由总部直接进行。我中心曾经在认证专项监督检查时被发现存在此类现象,被国家认监委正式下文行政告诫过。今后如果再出现此类行为将会影响我中心的全部认证工作。

2)现有分支机构要做好年审工作。今后总部和所有分支机构每年都要按时提交年度工作报,如不按时提交,将会影响总部和所有分支机构的年审,以至取消认证资格。20141月份前务必向总部递交2013年1月~12月的相关信息和年审报告,各分支机构还需提早做好此项工作。

3)加强对认证人员的管理。

按国家认监委要求,支机构必须有5名经有效确认的专职审核员,其中2名高级审核员。每年年审时,, 都有支机构往往由于专职认证人员的人数、确认资格以及是否属于专职的证明等达不到认监委会的要求而被取消支机构资格。2012年上半年我中心有5个分支机构都是因为专职认证人员的人数或证明文件达不到要求被取消了认证资格,—旦取消难以恢复支机构要保存有效的上报相关资料,避免下—年又忘记如何上报。 

认证人员的水平是直接影响认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专兼职人员大都来自于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企业计量人员、政府计量管理退休人员或计量技术机构的专业人员。近两年出现有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计量人员逐渐年龄偏大,企业计量人员流动性大,新调入人员的计量专业能力比较薄弱等现象。因此,每个分支机构应保留—批骨干力量,要加强对审核员的培养力度,增加审核经历,提高审核员的审核收入,吸引有能力有实践经验的计量人员充实认证人员队伍。 

    4.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很大发展市场

    全国管理体系证书总量为49万张,其中,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占管理体系证书的68.9%,而测量管理体系证书有3644张,只占管理体系证书的0.0074%。全国工业企业都涉及计量管理工作,无论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还是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按国际标准要求都需要审核计量管理工作。但由于计量管理的技术性、专业性太强,这些体系凡涉及到有关计量管理方面的审核时都感到十分困难。因此,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就提出:“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鼓励企业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对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实施其他认证时,可免于对相关条款的审核。” 从而也可减轻各认证机构对涉及计量方面的审核压力。我国企业须按国际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贸易结算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后,我中心及其分支机构仍要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方式,向各级政府、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各认证机构以及向企业大力宣传推广测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以适应经济发展对计量保证作用的需要。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1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