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编写及管理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编写目的
建立的文件化管理体系分3个层次:《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 作业指导书。
程序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而作业指导书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它属于程序文件范畴, 只是层次较低、内容更具体,只限于内部操作执行人员使用,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回答如何做的问题,没有普及性和统一性。所以,作业指导书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在《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基础上编写,首先应写明其适用的作业范围;其次应简洁地说明编制目的或其实施目标,即为什么要编制该作业指导书,通过编制作业指导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二、坚持“最好”、“最实际”的原 则
作业指导书应具有法规性、唯一性和适用性的特点。所以要 坚持“最好”、“最实际”的原则,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并非每一项工作或每份程序文件都要细化为若干指导书。只有在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时,才有必要编写指导书,而常识性的操作技能则不需要编写作业指导书,如玻璃量器的使用,属于检测人员“应知应会的范围。 当对某一特定岗位有具体要求时;可在指导书中作出详细的规定。如对抽样技术的进一步细化;对检测过程有特殊要求的关键、难点、重点程序的解释或对某一程序作详尽的、明确的清晰的补充。
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作业指导书是测量/检验活动的技术作业指导书 ,作业内容与要求是作业指导书的主体,应当具体准确地反映作业内容与要求及相关活动。同时,作业指导书内容的表达顺序应与作业活动的顺序相一致。
作业指导书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样品的准备、处置和制备规则;数据=数字修约、有数位数、异常值的剔除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表征规范;设备=仪器设备操作规程、重要仪器维护规程、期间 核查规程;标准=承检产品质量标准、承检参数检测方法标准、环境要求、抽样标准和方法;测量细则=当标准中对检测方法、步骤规定不详细,或有可选择步骤时,制定实施细则或技术作业文件、补充文件等;原始记录表格=每一个测量项目对应一个原始记录单,不得随意更改。
四、组成编写小组
作业指导书编写小组由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业务部和检测室负责人等组成, 技术负责人根据作业流程进行分类、整理, 然后由编写人员进行分工,分工编写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汇总、审核。由于检测人员直接参与编写,使得作业指导书更贴近实际情况,确实起到了指导测量、保证检测质量的作用,进而确保了质量方针的执行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五、编写技巧
先编制企业作业生产流程图,按照作业顺序编写作业指导书。
首先,作业指导书应专注于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而不是详细的操作。有关操作步骤等内容已在设备操作手册、标准、岗位培训的原始资料中描述,实验时,只需引用或参考 这些已经存在的标准和方法,没有必要把它再重复一遍,只写与控制影响测量质量的因素及结果的评定方法有关的内容。
作业指导书应尽可能简单、实用。比如我们所使用仪器设备,功能很多,而我们做某一试验时,可能只用到设备的局部功能。作为操作规程只能规定一些主要试验操作方法。因此,针对我们承检范围内的每一项试验的仪器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应该在作业指导书得以体现;如果使用进口的仪器设备,应把翻译成中文的操作程序列入作业指导书。
第三,应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忌用复杂的语言。因为作业指导书用于具体指导实验或管理工作,要获得唯一理解,其结构和形式完全取决于作业的性质和复杂 程度,不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那么单一,不必也不可能采用统一的结构和形式。因而其内容可以全部用文字描述(如测量细则),也可以用表格来表示(如每一个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单),还可采取文字与表格结合的形式(如将承检项目(产品)和执行标准以文字和表格相统一的形式表示,以明确企业检测范围和执行标准的有效性)。
最后,应易于修改,方便适用, 仪器设备更换,标准规范修订改版及检测范围的扩大都可能导致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不使用,需对其进行修订,所以企业的作业指导书设有修订页,并以活页装订成册。如需修改,按规定程序可方便替换修改页,能够保证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六、作业指导书的管理及使用
1.作业指导书的批准
作业指导书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后执行。未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能生效。作业指导书一旦批准实施, 就必须及时宣贯和认真执行。
2.作业指导书的使用
作业指导书是受控文件,经批准后的作业指导书只能在企业内部使用,其发放和回收严格按受控文件程序执行。严禁使用作废的和无效版本的作业指导书。如有变化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改和更换。
总之,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管理是确保企业测量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企业出具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公正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使企业的测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必须重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管理和实施执行。
作业指导书编写示例
××××作业文件 |
文件编号:×××××× |
××××管理要求作业指导书
|
第1页 共1页 |
第A版 第×次修改 |
颁布日期:××××年××月××日 |
1. 目的
为规范××××检测室的管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 使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室日常管理。
3. 职责
检测人员负责本标准的实施。
4. 管理内容
检测人员的要求
环境要求
器具要求